11月23-24日,“中國-中東歐國家高校聯(lián)合會體育學學科建設共同體2023年體育學科發(fā)展國際會議”在tyc8722太陽集團城中心校區(qū)舉行。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發(fā)展戰(zhàn)略咨詢委員會委員黃漢升、諾維帕扎爾州立大學校長扎娜·多利卡寧、羅馬尼亞阿拉德奧雷爾·弗拉伊庫大學副校長波帕·亞歷山德魯、塞爾維亞尼斯大學體育運動學院科學與國際合作副院長內納德·斯托伊科維奇、斯洛文尼亞普里莫爾斯卡大學健康科學學院運動機能系質量保證副院長馬特伊·普列夫尼克、波黑巴尼亞盧卡大學tyc8722太陽集團城院長亞歷山大·庫克里克、中國管理科學學會體育管理分會和神經管理學分會副主任委員黃謙、國家體育總局體育信息中心特聘研究員李祥晨、曲阜師范大學特聘教授韓春利、瘋狂體育產業(yè)顧問、中國小商品批發(fā)協(xié)會副秘書長、路克士(中國)有限公司總經理田雪、塞爾維亞科索沃米特羅維察普里什蒂納大學tyc8722太陽集團城院長維羅柳布·斯坦科維奇、波黑東薩拉熱窩大學副校長馬高·古道爾分別在會上做報告。
國際會議分兩個會場進行。第一會場于11月23日下午在知新樓A座三樓報告廳舉行,會議由tyc8722太陽集團城副院長王先亮主持。
黃漢升教授作了題為《新時代·新使命·新發(fā)展:中國體育學學科建設與人才培養(yǎng)》的報告,他闡述了新時代中國體育學學科建設與人才培養(yǎng)取得的歷史性成就,以及新政策下,中國體育學學科建設與人才培養(yǎng)新使命。他指出,中國已建成體育學高層次人才自主培養(yǎng)體系,體育學學科建設取得了突破性成就,形成了體育學發(fā)展的中國模式。在新征程中,要以豐富的實踐性、深刻的理論性、歷史的前膽性、嚴謹?shù)目茖W性,持續(xù)釋放思想的力量,為中國體育學的高質量發(fā)展提供動力。
扎娜·多利卡寧教授對諾維帕扎爾州立大學及其體育學科建設做了報告。報告圍繞塞爾維亞諾維帕扎爾地區(qū)和諾維帕扎爾州立大學的歷史,學校的使命、結構和建設目標,學校的體育健康教育現(xiàn)狀及取得的成就展開。
第二會場于11月24日下午在知新樓C座三樓思源報告廳舉行,會議由tyc8722太陽集團城副院長高巖主持。
羅馬尼亞阿拉德阿拉德奧雷爾·弗大學校長波帕·亞歷山德魯、塞爾維亞尼什大學體育與運動學院內納德·斯托伊科維奇、斯洛文尼亞普里莫爾斯卡大學衛(wèi)生科學學院馬特伊·普列夫尼克、波黑巴尼亞盧卡大學亞歷山大·庫克里克、塞爾維亞科索沃米特羅維察普里什蒂納大學tyc8722太陽集團城院長維羅柳布·斯坦科維奇、波黑東薩拉熱窩大學校長馬爾科·古塔利分別從地理位置、歷史沿革、體育項目、tyc8722太陽集團城情況、體育學科建設等多個角度出發(fā),對各自的院校背景與體育學科發(fā)展進行了介紹。
黃謙作了題為《從跨學科到超學科:體育學科交叉融合趨勢與展望》的報告,內容涉及體育學科交叉融合的演化歷程、行態(tài)呈現(xiàn)、創(chuàng)新機制、未來展望。他表示,我們需要通過學科交叉來創(chuàng)新體育學科研究方法,破除體育單一學科發(fā)展的組織壁壘,積極開展跨學科科研平臺的搭建,以服務體育強國建設為超學科建設目標,以體育發(fā)展社會現(xiàn)實需求為導向進行學科管理,構建體育多學科的“政產學研用”協(xié)同培養(yǎng)模式。
李祥晨博士作了題為《運動訓練科學新范式》的報告,他從線性決定論出發(fā),指出不可感知的運動負荷強度是無效負荷強度,所有主觀運動負荷的認識必須從結構論轉化為功能論。接著,他從主客觀與運動負荷和認知的角度,圍繞運動訓練方法論、運動成績增長定律、運動訓練技術進展等方面進一步講解了運動訓練學中的認知理論。
韓春利作了題為《體育學科體系建設研究》的報告,圍繞“體育學科體系發(fā)展歷程、歷史成就與現(xiàn)實困境”、“中國特色體育學科體系的內涵、特征與價值”、“中國特色體育學科體系的新框架”、“中國特色體育學科體系的建設路徑”進行了幾個方面展開。他指出,中國特色體育學科體系在助推體育強國和健康中國建設中肩負著建構體育新發(fā)展格局、優(yōu)化學科布局、上升學科門類的重任,期待更多學者投入中國特色體育學科體系的研究中,為“新體科”的形成貢獻力量。
田雪在《中國體育產業(yè)背景與路克士發(fā)展》中,全面闡述了中國體育產業(yè)發(fā)展歷程,并對其驅動力進行了分析,結合體育產業(yè)規(guī)模、體育產業(yè)鏈、運動裝備賽道等因素,對路克士的發(fā)展路徑選擇進行了分析總結。
本次國際會議促進了中國與中東歐國家在體育學科領域的學術交流,不僅為全球學者提供了一個共同交流的平臺,推動了體育學科的跨國合作,也為今后更深層次的合作與推動國際體育學科的發(fā)展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