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29日至10月30日,由東亞社會學會主辦的“第二屆東亞社會學會年會”(The 2nd Congress of East Asian Sociological Association)在韓國釜山市國立釜慶大學成功舉辦。受全世界新冠疫情的影響,本次國際會議以Zoom線上會議的形式舉行,主題是“亞洲的社會轉型:在新冠疫情之前與之后”(Social Transformation in Asia: Before and After COVID-19),旨在為詳細闡述流行病與風險管理的東亞模式,以及比較分析全球新冠病毒大流行期間與之后的不同國家治理模式,提供對話和思考的寶貴機會。同時,與其他西方國家相比,中國、日本、韓國在應對這場百年一遇的變革性事件時,取得了相當大的成功。因此,作為東亞學者,更能夠以這場危機為跳板,對構建新的全球秩序進行想象與思考。
以中、日、韓三國為主的來自世界各地的百余名社會學學者共襄盛會,太陽官網師生也應邀積極參與其中,社會學系教師尹韜、王立秋,博士生趙旭、李天朗,碩士生盧宇佳5人參加了社會理論分論壇并作英語小組報告。社會理論分論壇中,名者云集,主要有中國北京大學謝立中教授,日本成城大學矢澤修次郎(Shujiro Yazawa)教授,韓國釜山大學金成國(Seung Kuk Kim)教授、韓國首爾大學韓相震(Sang-Jin Han)教授,法國里昂大學勞倫斯·羅蘭-伯格(Laurence Roulleau-BERGER)教授等。
在社會理論分論壇中,尹韜副教授以《嫁接:戲曲與國家法在當代中國的翻譯》(Grafting: Folk Opera and the Translation of State’s laws in Contemporary China)為題進行報告。他主要通過對中原地區(qū)官方發(fā)起的一出民間文藝競賽的描述和分析,探討地方政府如何通過演戲的方式來傳播法律和政策的過程。尹韜副教授提出“嫁接”這一概念,以反思國家與社會二分的研究框架,并討論了該概念對于反思中國研究中“轉型模式”的意義。來自中韓的相關專家對尹韜副教授的研究進行了評議,并就以下問題進行了交流,如“嫁接”是否也可以用于當下中國政府的道德教化工程,以及農民對于國家的政策宣傳的反應等等。
教師王立秋博士以《在新冠時代回顧阿甘本》(Reviewing Giorgio Agamben in the Era of Covid-19)為題進行報告。他主要以疫情期間人們對阿甘本的錯誤批評和贊美為線索,通過澄清其論點,對其理論框架做了整體性的介紹。王立秋博士指出首先,阿甘本反思的不是新冠疫情本身,而是權力對疫情的反應和人們對各種“必要措施”過于輕易的順從。其次,在批判地使用例外狀態(tài)、赤裸生命等概念時,阿甘本并非是在倡導某種與之對立的絕對的法權常態(tài)或社會生命,相反,他旨在批判生產這些二元對立的人類學機器。韓相震教授對王立秋博士的發(fā)言進行評議,他重申阿甘本理論的重要性,并建議中日韓三國學者合力對它加以闡發(fā),從疫情的現(xiàn)實出發(fā),發(fā)展一種東亞視角的、后西方的例外狀態(tài)理論。
博士生趙旭以《古代人的自由與現(xiàn)代人的自由:嚴復譯介<群己權界論>新探》(The Liberty of Ancients or That of Moderns: A New Exploration of Yan Fu’s Translation from John Stuart Mill’s On Liberty)為題進行報告。她主要通過對嚴復《群己權界論》和約翰·密爾《論自由》文本的比較梳理,并使用“古代人的自由”與“現(xiàn)代人的自由”這一對概念做分析工具,澄清嚴復與密爾對于“自由”概念實質理解上的不同,同時呈現(xiàn)出嚴復自由思想的整體圖景。韓相震教授評議時指出,在后西方時代對比中西之間對于自由的理解具有現(xiàn)實意義,特別是應該基于個人主義、集體主義與國家主義等不同視角對自由及自由主義做出新詮釋。
博士生李天朗以《從鮑曼的倫理學到相互承認:對<現(xiàn)代性與大屠殺>的再思考》(From Bauman’s Ethics to Mutual Recognition: A rethinking of“Modernity and Holocaust”)為題進行報告。他主要以“從‘為他者負責’到相互承認”為脈絡進行發(fā)言,分析了齊格蒙特·鮑曼的道德社會學框架,并試圖挖掘其與霍耐特承認理論的對話。日本矢澤修次郎教授肯定李天朗同學將相互承認與道德行動類比的適用性,韓國高麗大學鄭一?。?/span>???)教授則就二者類比過程中能否準確區(qū)分“倫理”與“道德”進行了討論。
碩士生盧宇佳以“知識分子:永存的陌生人?”(Intellectuals: strangers who have always existed)為題進行報告。她主要就鮑曼在《現(xiàn)代性與矛盾性》中提出的一個觀點,即“現(xiàn)代知識分子是永存的陌生人”為線索進行討論。她在發(fā)言中圍繞“以理性為基礎、追求秩序和確定性的現(xiàn)代型知識分子,恰好使該群體自身變成了不確定的后現(xiàn)代型世界中疏離的陌生人”這一問題進行了闡述和反思。南京大學鄭作彧教授對盧宇佳同學的發(fā)言進行了評議,他在一定程度上同意作者對鮑曼的批評,并指出該研究需要繼續(xù)澄清的問題,即何為區(qū)分知識分子和專家的標準,例如專業(yè)學科的大學教授應被界定為知識分子還是專家。
經過為期2天緊張而熱烈的對話與討論,“第二屆東亞社會學會年會”圓滿落幕。在社會理論分論壇中,太陽官網師生以良好的學養(yǎng)和飽滿的熱情,展現(xiàn)出16877太陽集團安全入口的治學水平和為學風貌,獲得分論壇舉辦者及與會學者的高度評價。相信在未來,太陽官網將呈現(xiàn)出更強的學術影響力,積極參與到學界學術活動之中,“又成雅集相依坐,清致高標記竹林”。